处方药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这片,这反转,你要中途弃了,就亏大了 [复制链接]

1#

在一个孩子们都哭泣的世界里,笑声只能是残忍的。

献给所有在街头独自一人长大的孩子——

如纸人生

KattanHayatlar

这部土耳其电影有些冷门,但讨论的话题是至今难解的谜题。

这种题材一般没人敢拍,也不太想拍,可一旦拍出来就是拳拳到心的暴击。

这是一部被评为少有的“一定要看到结尾,不要妄下结论”的片子。

如果没有看到最后,你会错过心灵的震颤。

故事发生在伊斯坦布尔的贫民老街区。

主人公穆罕默德,从小在街头长大,现在经营一家废品仓库,还身患重病。

在一个月黑风高的雨夜,收废品回来的他劳累过度,病情复发,医院。

医院,贡扎连忙求助,但保安看看他们冷冰冰地甩出一句“拿个号”。

这三个字是多么现实又真实,但还有更残酷的。

随着镜头,我们看到医生正在给穆罕默德检查身体。

腰部一道深深的伤口赫然眼前。

而医生的反应有些微妙:在他呼气时拉上口罩,吸气时拉下了口罩,然后坐回到自己远远的位子上。

穆罕默德正在等待肾移植,医生告诉他在找到合适的捐献者之前,必须坚持住。

他微弱地说“我忍受不住了,医生”,好像是在自言自语,因为再没人回应他。

他们坐上叔叔的车回家,并准备找家药房开些处方药。

这一夜,穆罕默德过得异常艰难。

回到家,拖着尿血的身体;

吃着廉价药物苟延残喘;

窝在小小沙发上睡去。

生活的苦难早已教会这些街头孩子如何坚强。

在悲痛中开出一朵坚韧的花。

第二天,还没死,就生龙活虎地活下去。

伸个懒腰;

打开收音机放首歌;

洗碗、收衣服、擦地,打扫房间;

好好洗澡,可惜是个冷水澡,冷到翻白眼;

香香地吃早餐,再接个电话,和好友开个玩笑。

这就去开工上班了,一路上,跟街坊邻居热情问候。

给小孩钱买面包吃,教育他们不许闻胶毒。遇见熟人,还收获了两盒点心。

仓库外,一帮大大小小的孩子,在等待穆罕默德开门,准备开始收废品的一天。

他们都是穆罕默德的“弟兄们”,都是无家可归的孩子。

穆罕默德到了打开门,招呼他们吃些点心,便开始记账整理账本。

弟兄们一个个推上垃圾车就去收废品了,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街区。

夜晚降临,这一天,却注定不太寻常。

收工后,穆罕默德正要数钱时,听到了一些声响,他以为是老鼠,却发现在贡扎的废品袋有什么东西正在动,他一脚踹倒袋子,竟爬出了一个小男孩。

男孩叫阿里,被母亲扔在了废品袋里,为逃脱继父每日的暴力殴打。

听到男孩的遭遇,穆罕默德又震惊又心痛,留下了他并带他回自己家。

穆罕默德给阿里买了些干净衣服,帮他洗澡时,看到他身上一道道疤痕。

他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阿里,帮他整理头发,带他吃从未吃过的汉堡,教他游泳...

还教他生存技能“收废品”,这样至少让他能赚钱,饿不死。

两人经常穿梭在大街小巷收废品。

他还聚集一帮朋友,有收废品的弟兄们,还有街头的熟人和小孩,一起开派对,为阿里庆祝生日。

借着微弱的烛光,穆罕默德让每个兄弟许个愿。

一个在街头流浪的孩子说出的话,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。

他的愿望是去死。

因为在他小的时候,妈妈就去世了,如果长大之后再死,妈妈就认不出他了。

这群流落街头的孩子,内心深处最痛的点是被遗弃。

但他们从未放弃对温暖世界的渴求与重回母亲身边的渴望。

很多孩子的生日愿望,就是想找到自己的妈妈,并且年年如此。

贡扎说:真希望我也有个家,就算挨打也愿意。

而阿里就因为听说能见到妈妈,便吸了胶毒,结果昏了过去。

醒来后,出现幻觉把穆罕默德当成了经常虐待自己的继父,一把将他推开。

甚至情绪激动,将穆罕默德和母亲唯一的一张合照撕碎。

穆罕默德崩溃大喊。

那是他与母亲最后的联系。

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妈妈。

这种感情会扭曲会变质,但不会消失。

穆罕默德送阿里回家找妈妈,到楼下时,看到继父,阿里赶紧躲到后面。

随后,穆罕默德跟上前去,可怎么追都追不上,在一处转角,跟丢了。

回来后,他发现阿里被人揍了,就把责任怪到在一旁的另一伙收废品的人身上。

双方大打出手,结果寡不敌众,穆罕默德被打到半死,瘫在地上。

从医院醒来的他,知道阿里不见了,不顾贡扎的劝阻就要去找,甚至不惜拔掉正在维持生命的血管。

冒着大雨,穆罕默德跌跌撞撞闯入阿里家。屋里只有一对老夫妇。

他疯了一样四处寻找,就是找不到。

他打开一间小屋,直接跪在了地上。

眼前出现的是自己小时候,被继父殴打时的场景,他害怕极了,这是他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。

原来,他叫穆罕默德·阿里。

他是穆罕默德,也是阿里。

他的心灵已经迷失,再加上重病和药物的影响,失去了理智,分不清想象与现实。

他的童年,不停地把他拉回过去。

他用尽一切办法,想让他的童年幸福,想让他被遗弃的童年和他的母亲团聚。

最后,在这个倾盆大雨的夜晚,生命垂危的他,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。

影片由于前期节奏较平淡,剧情略单薄,可能中途弃片的观众,估计就等不到最后反转了。

雨夜,是这部影片一大重要的元素,第一场和最后一场戏,都在大雨中发生。

这是一部彻底的悲剧。

创作者选择不留一丝怜悯地将这个悲惨故事讲给世人。

底色浸透悲凉,让每一个观影者悲从中来。

这样的事迹,从未间断的在发生着。

很多网友看完后想起了《何以为家》。

他们都是千千万万无家可归的街头孩子,独自长大,没有妈妈帮他们盖被子。

混在垃圾中的他们,就像是人类社会中被丢出的垃圾。

他们试图用别人丢弃的东西来重建自己的生活。

这类电影,会让人感动,会让人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,也会让人觉得题材距离我们生活太遥远,无法产生共鸣,这也是难拍的一点。

总有人正经历,有人不曾经历,也不会经历。

而这类电影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和影响是,感知边缘世界的存在。

有时,感知比感受更重要。

他们在大洋彼岸,在城市巷尾,在乡间田野...

如纸一般的人生。

易折叠、易破碎、易摧毁,在风雨中飘摇,经历风吹雨打百般蹂躏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